家庭治疗案例(家庭心理治疗实录)

作者:杨锦林
围观群众:6
更新于

那天我帮一个家庭做了一次系统的全方位的心理咨询。孩子的父亲在送我回来的路上说:开始我以为,在省城近那么多次的心理咨询都不能让我满意,一个小县城能有什么高人?今天通过你对一些浅显朴实的事例分析,竟然如此通俗易懂,发人深省,让我心服口服。

本文根据作者现场咨询体验和我即将出版的新书《攻心36策》撰写。


1背景资料

下午5点钟,男孩父亲开车过来接我,要我们帮他孩子看看。

他17岁的男孩因为之前多次到省级医院就诊,被省一附院诊断为“双向情感障碍”,并且在省精神病医院住院数月。

家庭治疗案例(家庭心理治疗实录)

2021年米宵前夕,我首次接触此案后发现,男孩之前的所有精神病症状都是假装,目的就是为了逃学。

男孩虽然不是精神病,但还是辍学在家,白天睡大觉,晚上玩手机。父母说他,他就默不作声。家人无可奈何,只好再次请求心理支持。

家庭治疗案例(家庭心理治疗实录)

大约五点半,我们到了孩子家里。我在男孩房间看了一会,地面比较干爽,决定就放在这里开一个家庭会议。

家里四人参加,分别是爸爸,妈妈,男孩的姐姐和男孩自己好技术网。

爸爸是一名电工,小学文化,性格耿直;妈妈是家庭主妇,初中文化,性格内向;姐姐是一名小学教师,师范毕业,活泼开朗;男孩高三辍学。

因为家庭系统出了问题,我让家庭四个主要成员一起参加这次心理干预。

2长板凳的秘密

我把一个长凳摆好,让男孩坐在一端,其他三人一起坐在另一端。由于板凳两头重量悬殊太大,很快男孩坐的这一头翘了起来,男孩四肢悬空,顿时有种无用和失重的感觉或体验。


这意味着,男孩被其他家庭成员溺爱、宠着,主观能动性被架空,变得没责任和担当了,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“妈宝”和“巨婴”。

解决的办法:家庭其他成员学会放下,不要把男孩架空或使之缺乏责任。家里的事情,该叫他做的,就叫他做。比如,妈妈身体不行,需要孩子帮忙。


3 “好爸爸和坏爸爸”

我就跟她们讲了我的文章《攻心36策》中的“好爸爸和坏爸爸”的故事。


先答应或满足孩子的要求,才会有事好商量——实现对话和沟通。

比如夫妻之间,如果你想通过打骂或以命令的方式,企图让对方接受你的观点,恐怕门都没有。虽然暂时你可以逼着人家去按照你的要求去做,但过后呢,他会因为自己的欲望得不到满足而愤愤不平。就像孩子,你不答应他的要求,他就偷你的钱。


人有两个脑袋,一个管情感,另一个管思维。

当人的情感活跃的时候,也就是说感情用事的时候,人的思想理性就开始变成弱智,就没有理性了。

要让自己有理性,就要让情感脑静止下来,就像法官在法庭上一样,面对庄严的法庭,只服从宪法,变得六亲不认。

我家儿子,第一次穿交通辅警的衣服,站在马路上指挥交通,很多路过的亲朋好友想跟他打个招呼,但他却视而不见,假装不认识。

其实,他此刻代表的是法律。在执勤的时候,他觉得法律的神圣的不容侵犯,一切情感都例外。显然,那个时候,活跃的是他的思想理性脑,而不是情感脑。

4被道德绑架后

我就跟他们讲了一个案例,说的是一个自称“善良”的女人到庙里找高僧解惑。

师傅听完她的细说后,就说她是一个恶人,只会用家庭责任,“一切都是为你好”来绑架自己的丈夫或孩子,导致对方离家出走。

要知道,真正的善良,不是什么布施,而是放过别人。

家庭治疗案例(家庭心理治疗实录)

你是你,孩子是孩子,虽然你们同在一个家庭,但都有各自不同的思想和情感。如果你想把孩子或丈夫,就像自己的裤腰带一样牢牢拴住或据为己有,对方怎么会开心?家庭怎么不会出问题?

你们都有自己的房间吧?房间藏着每个人的一些隐私。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立的自我,你希望别人,不经你的允许贸然闯入你的房间吗?

男孩摇摇头,姐姐也摇摇头。

我盯着孩子的爸爸:你喜欢晚上有人打扰吗?你愿意别的男人睡在你的卧榻之旁吗?

孩子爸爸连忙摇头。大家都不希望吧。

每个人都希望保持一个相对独立的空间,对吧?如果有个人总是干预你的生活,你会怎么样?很难过吧。

就像美国的飞机频繁到我们沿海来活动,我们为啥会很难过?因为总是觉得被人家欺负,被人家威胁,是吧?我们一定明白这点。

真正的善良就是要放过别人,尊重别人的选择。不然,别人痛苦,自己也痛苦。

这个时候,妈妈对男孩说:“好啊,从此以后我放过你啊,一定放过你,不再干预你的私事。但妈妈希望你要好好的加油,希望你从此振作起来,希望你保护好自己的眼睛,不要熬夜看手机,希望你……”

看吧,妈妈一口气提了这么多希望,叫孩子不要这样,不要那样,这还不是干预别人吗?

妈妈说:希望也是干预?好技术网


你希望别人,叫别人不要做这个,不要干那个,你还不是提要求?

你们对孩子的希望和要求,其实就是一道道命令,是架在孩子脖子上的无形枷锁,锁在头上的紧箍咒。

身体咋样,那是别人的事,干嘛要你去管?何况孩子已经懂事了,不是以前愣头愣脑的小屁孩了。

到庙里求助和尚的“善良”女人,也只是对他孩子和丈夫提要求,叫他不要去网吧,不要去外面喝酒,更不要和别的女人在一起,这都是善意的希望啊。


她没有个人的目的啊,都是为这个家庭着想啊。

其实这些要求,就是对丈夫行为自由的限制,对孩子天性的扼杀,都是道德绑架。这个道德绑架会让人窒息,让人感到很难过。

因为他知道你说得有道理,所以无力反击,只有转过头来攻击自己——让自己内心受伤。

你老是说他,左一句右一句的唠叨,就像蚊子一样在耳旁嗡嗡响,让人抓狂。

孩子说:“我不听!我不听!我不听!”所以呢,就捂着耳朵,不想听你说话。

人的器官都有趋利避害的功能,慢慢他的耳朵就关闭了。

为什么有人会选择性遗忘或失聪?你老是叫孩子不要这样,不要那样,他就会不知所措。

许多老人痴呆,其实就是因为不想听年轻人刺耳的话,眼不见为净,耳不听为清,心不念不烦,情不深自忘。

孩子这样做,你也说他,那样做你还是责怪他,最后他就什么都不会做了,动作笨拙——选择性失聪了。当一个地想去做某件事(欲望),又怕做去做某件事(恐惧),行为就会僵持,甚至木僵。

5家庭成员都要改变

我问孩子爸:在对待孩子的思想和方法上,你觉得自己要不要做些改变?

孩子爸说:我对儿子的没有怎么管过,早出晚归在外干活。

我说:可是,我到你家来了三次,发现你家里缺少一种应有的生机,一种阴森森的感觉,这可不好。你当父亲的难好技术网道不能做出一些改变,给这个家庭带来一点快乐和正能量?

孩子爸若有所悟地说:回家后讲些笑话,也可幽默一把?

姐姐说,她老是断了楼上的路由器,因为怕路由器会产生辐射,所以睡觉时,就会关闭。

但这让上网的弟弟很生气。你不知道越是压制人的欲望,欲望就会更强烈吗?

什么叫欲擒故纵?“好爸爸和坏爸爸”的做法,难道不值得大家去反思?

妈妈表示今后再不干预孩子,包括提出希望和要求。

然后我问男孩,有没有自己人生目标或追求?孩子说:当然有啊。

你想不想找老婆?当然想啊。你想不想活着有尊严?想啊!

尊严或体面不是父母和家族给你的,而是靠自己挣来的。

光靠自己的长相,靠家里有钱,你能找到好女孩吗?

对方会看你有没有文化,对不对?

你说窝在房间不出来,觉得很舒服,就跟老鼠呆在洞内安全,因为外面到处都是危险。你在房间里可以看看小说,麻痹神经,可以玩游戏,睡大觉,这样都可以让你不想那些伤心的事。

每个人都不愿意被人揭开伤疤,所以你不想回到过去。

你妈老是跟你讲这讲那,鼓励你,激发你的斗志。但你最厌恶那些成功和励志的话,对吧?因为这些都是你的痛点。

孩子说:对对对,我最讨厌听和看那些励志的话。诸如:“少年不怒老大徒伤悲,要成功多吃苦……”

这些耳熟能详的话你都听出了老茧,因为你都明白。

为什么你难过他们还要说?因为家人不懂你的心。


为什么你难过?因为这些话都有道理,但你因为自己力不从心,做不到。

你现在跟同学之间有较大的落差,因为你在里面(精神病院)呆了很久,多多少少都会受到影响,是吧?当那些不良画面闪现在你的脑海,很容易和现实的处境交织在一起,让你看书学习注意力不集中。

如果妈妈叫你用心去看书,要你聚精会神看书,叫你不要想这想那,其实道理你也知道,你也想好好读书。看小说,玩玩游戏,看看动漫,包括你提出买鞋,等等都会刺激你的神经,让你暂时不会想那些伤心的画面。

妈妈抱怨你买了很多运动鞋,大多穿都不穿,就搁置一边,浪费啊。

其实,很多时候,搞点破坏也是一种安慰,会让人觉得舒服点,压抑的情绪会得到释放。

至少鞋子买来后,会让你得到一种快感。对吧。

家庭治疗案例(家庭心理治疗实录)

至少,孩子对妈妈提出买鞋,说明他还有向外攻击的能量和底气。

如果孩子对家长什么都没有提出来,包括你断他的网,你骂他,你说什么,他都逆来顺受,甚至他总是说:“对不起!对不起!都是我的错!”

如果这样,悲剧真的来了,说明孩子已经完全失去了防御能力,攻击的方向完全朝内,最后的结局可能就是毁灭。这就是可怕的单相抑郁症。

家庭治疗案例(家庭心理治疗实录)

孩子现在只是一只受伤的战舰,它在打仗的时候被损坏了,需要停泊在港湾休整一段时间。

孩子想要休整,就让他充下电。磨刀不误砍柴工,让他放松自己,他想睡就睡,想玩就玩。孩子并有没有放弃理想,说明孩子没有放弃自己,他只是待在家里自我修整。

当他想清楚以后,自然就会出来,不用别人催促。

家长怎么办呢?放空自己。每个成员做好自己的事,包括做妈妈的要理解。

妈妈可以去跳舞,去做别的事。而且我发现你脸上总是阴沉着,心事重重。做爸爸的也不阳光,这可不好,很容易感染家人。但今天我看到你女儿灿烂的微笑,让我看到一点点光。

按理,孩子不是精神病(以前他假装精神病,在省级医院治疗可快两年),是天大的好事,你家里应该欢天喜地吧?应该摆上几桌吧?

虽然父亲也说,是天大的喜事儿,但你们却没有表现出应有的开怀和愉悦。这不好!

家庭治疗案例(家庭心理治疗实录)

然后,紧接着你们又来了,你们又开始对孩子穷追猛打。既然孩子没有病,那就得走入正轨,像正常孩子一样学习生活,于是你们又开始用“善意”的要求,对孩子进行道德绑架。

孩子怎么办?孩子没办法,也无力招架呀,只有默不作声装傻,为了麻痹神经,只有关起门来干自己的事儿,看动漫,玩游戏,是吧?

孩子遇到生活难题,或者受委屈了,能像大人那样喝茶、喝酒、聊天来抒发压抑的情绪吗?不能吧?

一定要理解,理解孩子啊,不要干涉对方,对孩子保持应有的尊重。

当然,叫你们不管孩子,并非叫你不弄饭给孩子吃,你们出去玩,出去干活,不给孩子留点钱,留点吃的,孩子怎么生活啊?

你们每个家庭成员做好自己的事,给男孩适当的活动空间。

当你们不在的时候,他就会从房间里出来,他自然就会想到自己应该怎么办。他又不是傻子。

常言说:上半夜想想自己,下半夜也会为别人想想。

等孩子自我修复好了后,心里不再有悲伤,就会站在家人的立场去考虑,包括家人最关心的孩子的前途问题。

孩子就会思考:“我应该怎么办?我要为我的人生负责。怎么负责?我一定要读书啊!”


6 领悟之路

最后,我给大家讲了“悟空”的含义。

房间太小,塞满了杂物,外面进来了一个人,你都会觉得难受。反之,如果房子很宽敞,每个人互不相干,哪有矛盾?

都说婆媳容易闹矛盾,但如果 媳妇在上海,婆婆在北京,还会经常闹矛盾吗?

摩擦就会起火,只有在空间狭小的地方一起相处,就容易发生矛盾,不是吗?

一个人只有登高才能望远,才能一览众山小,才会藐视脚下的世俗。见多识广,多见不怪,心胸就会变得宽广起来——这就是“领悟”。

放过孩子吧!不要把眼睛盯着孩子,否则孩子就会退缩,就会自闭,就会静默,就会变成你担心的那种孩子。

家庭治疗案例(家庭心理治疗实录)

作者简介



袁运录,公安民警,认知心理学家;

口吃问题研究专家,情感心理作家,秋水理论创始人;

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,中国社会心理学会会员;
上饶市心理咨询师协会副会长,余干县关工委青少年心理辅导中心副主任。

家庭治疗案例(家庭心理治疗实录)

1988年研究心理学,并创立秋水理论(又叫黄河理论).
2006年起以“恨若秋水”的笔名在《中国心理与健康》杂志、中华网、凤凰新闻、知乎等媒体发表上千篇社会心理研究和实践文章,并接受过十几万人次心理困扰者的求助和咨询。
研究方向:强迫、口吃、抑郁、焦虑、失眠等神经症和青少年心理创伤.
代表著作:《情绪管理学》《口吃原理与康复》(江西教育出版社).
正在出版《强迫症原理与康复》(江西教育出版社)。


家庭治疗案例(家庭心理治疗实录)

非特殊说明,本文版权归 林茶心热点网 所有,转载请注明出处.

本文分类: 资讯

本文标题: 家庭治疗案例(家庭心理治疗实录)

本文网址: http://linchaxinxi.com/zixun/4847.html

发表评论:
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